之前傳聞Intel會將自家的芯片外包一部分出去,讓其他芯片代工廠制造。Intel自己在前段時間的財務說明會上,也承認了會有一部分芯片會外包出去。盡管Intel的高管表示外包出去的芯片,只占Intel芯片中很少一部分,Intel大多數(shù)芯片依然會由自己制造。但是考慮到Intel產(chǎn)品在市場上的體量,所以這部分外包出去的芯片數(shù)量也不會少。
從之前的信息和目前的態(tài)勢來看,Intel最有可能合作的廠商就是臺積電,事實上Intel已經(jīng)將一部分服務器用的GPU芯片交由臺積電7nm工藝代工。據(jù)說Intel還瞄準了臺積電的先進工藝,會在未來采用臺積電的3nm來生產(chǎn)自己的處理器或者GPU芯片。
可問題在于,現(xiàn)在臺積電的產(chǎn)能本來就緊張,在和Intel合作之后,幫其他廠商代工的芯片數(shù)量就得減少了。蘋果是臺積電第一大客戶,臺積電得罪不起,而且明年的3nm芯片蘋果也已經(jīng)向臺積電下了訂單,另外像高通、NVIDIA等公司也準備將芯片從三星轉移到臺積電來制造……而這就讓AMD很糾結了!
之所以說AMD現(xiàn)在很糾結,在于盡管AMD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成為臺積電排名前三的客戶,但是蘋果的地位不可動搖,而當Intel和臺積電合作之后,AMD在臺積電的優(yōu)先級就會下降,如果NVIDIA和高通也和臺積電合作的話,那么臺積電能否滿足AMD的芯片需求,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。
實際上,AMD現(xiàn)在由于產(chǎn)品線過多,臺積電已經(jīng)無法在短期內滿足AMD的需求,無論是PS5、Xbox Seires X的定制SoC,還是AMD自家的Ryzen 5000處理器以及RX 6000顯卡,都處于供貨緊張甚至無貨可供的狀態(tài)。面對自己芯片需求過大,同時Intel等廠商又將分走自己的產(chǎn)能這一現(xiàn)狀,AMD也在考慮其他辦法。
現(xiàn)在有傳聞表示,AMD打算和三星合作,讓三星生產(chǎn)一部分AMD未來的GPU和CPU芯片。對于AMD而言,如果自己在臺積電的產(chǎn)能無法獲得滿足,肯定不能干等著,那么找一家和臺積電在技術上比較接近的代工廠也是情理之中,目前來看,三星可能是最佳的選擇。一方面三星也在積極發(fā)展3nm工藝制程,另一方面三星的報價比臺積電更低。
不過AMD據(jù)說也比較猶豫,盡管AMD未來最多是混用臺積電和三星代工的芯片,但AMD顯然不想破壞和臺積電之間的關系;另外三星在NVIDIA RTX 30系列上的8nm工藝,以及在高通驍龍888芯片上的5nm工藝,表現(xiàn)似乎都沒有想象中的好。此外,對于AMD而言,如果采用其他廠商代工的芯片,這意味著自己的設計總成本又會提高不少,芯片又需要重新流片,還要考慮到良率的問題,這些成本有可能比產(chǎn)能減少的損失還高。
但不管如何,在經(jīng)過這段時間的缺貨危機之后,AMD似乎不愿意在未來出現(xiàn)同樣的情況。而且在Intel等廠商和臺積電合作后,如果臺積電不增加自己的產(chǎn)能規(guī)模,那么AMD未來能獲得的芯片肯定會進一步減少。所以我們個人傾向AMD未來應該在保持和臺積電的合作前提下,拿出不同領域的芯片交由三星代工。未來,有可能會出現(xiàn)AMD的處理器由臺積電代工,而AMD的顯卡芯片則由三星代工的情況。
畢竟三星現(xiàn)在還在和AMD合作研發(fā)新一代的ARM架構Soc呢!在這顆芯片中的GPU部分就是AMD設計的,同時由三星自己制造,所以未來AMD的顯卡芯片真的由三星代工,大家不要感到意外!
責任編輯:tzh
-
芯片
+關注
關注
462文章
53348瀏覽量
456362 -
ARM
+關注
關注
135文章
9475瀏覽量
387450 -
amd
+關注
關注
25文章
5633瀏覽量
138780 -
gpu
+關注
關注
28文章
5066瀏覽量
134123
發(fā)布評論請先 登錄
今日看點:傳臺積電先進2nm芯片生產(chǎn)停用中國大陸設備;保時捷裁員約200人
臺積電2nm良率超 90%!蘋果等巨頭搶單
臺積電最大先進封裝廠AP8進機
臺積電2nm制程良率已超60%
英特爾18A與臺積電N2工藝各有千秋
臺積電加大亞利桑那州廠投資,籌備量產(chǎn)3nm/2nm芯片
蘋果M5芯片量產(chǎn),采用臺積電N3P制程工藝
臺積電4nm芯片量產(chǎn)
消息稱臺積電3nm、5nm和CoWoS工藝漲價,即日起效!
臺積電2025年起調整工藝定價策略
臺積電2nm工藝將量產(chǎn),蘋果iPhone成首批受益者
臺積電分享 2nm 工藝深入細節(jié):功耗降低 35% 或性能提升15%!

Intel瞄準臺積電的3nm先進工藝生產(chǎn)處理器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