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通信網(wǎng)絡中,SFP 光模塊是連接設備、傳輸數(shù)據(jù)的 “橋梁”,憑借小巧體積與靈活適配性,廣泛應用于企業(yè)網(wǎng)、數(shù)據(jù)中心、運營商網(wǎng)絡等場景。以下從核心定義、結構、分類、特殊類型及使用維護等方面,梳理關鍵知識點,幫助快速掌握其核心特性。
一、核心定義:認識 SFP 光模塊的 “身份”
1.全稱解析:SFP 是 “Small Form-factor Pluggable” 的縮寫,中文譯為 “小型可熱插拔光收發(fā)一體光模塊”?!盁岵灏巍?意味著光模塊可在設備通電狀態(tài)下直接安裝或拆卸,無需停機,極大提升了網(wǎng)絡維護的便利性。
2.核心優(yōu)勢:體積與端口密度的突破:相比傳統(tǒng) GBIC 光模塊,SFP 光模塊體積縮減 50%,這一 “瘦身” 設計讓設備面板能容納更多端口 —— 例如原本只能裝 12 個 GBIC 光模塊的面板,可輕松搭載 24 個 SFP 光模塊,大幅提升設備的端口密度,滿足現(xiàn)代網(wǎng)絡對 “高集成度” 的需求。
3.功能定位:與 GBIC 的 “傳承與優(yōu)化”:SFP 光模塊的核心功能與 GBIC 光模塊一致,均能實現(xiàn) “電信號→光信號” 的轉換(發(fā)送端)和 “光信號→電信號” 的轉換(接收端),完成數(shù)據(jù)在光纖或雙絞線中的傳輸。正因功能兼容且體積更小,部分廠商將其稱為 “MINI-GBIC”,直觀體現(xiàn)其 “小型化升級” 的屬性。
二、外觀結構:4 大關鍵部件的作用與細節(jié)
SFP 光模塊的外觀設計雖小巧,但每個部件都有明確功能,共同保障其穩(wěn)定工作,具體參數(shù)如下表所示:
| 部件名稱 | 材質與設計特點 | 核心作用與使用細節(jié) |
| 金屬外殼 | 采用鋁合金或鍍鋅鋼板,標簽印有清晰標識(含光模塊型號、傳輸速率、中心波長、廠商信息等) |
保護內部精密光電器件,避免碰撞、擠壓損壞; ② 輔助散熱,減少高溫對光模塊性能的影響; ③ 標識可快速識別光模塊參數(shù),方便選型與維護(例如看到 “1.25G-850nm”,可直接判斷為千兆短距光模塊) |
| 光口 / 電口 |
:多為 LC 型接口(小方頭,插拔順暢),單纖光模塊1 個端口、雙纖光模塊2 個端口; 電口:標準 RJ45 接口(與普通網(wǎng)線適配) |
光口:連接單模 / 多模光纖,是光信號的 “出入口”,LC 接口需注意防塵,避免光纖接頭污染; ② 電口:連接 5 類及以上雙絞線,傳輸電信號,常用于光設備與普通電口交換機、電腦的互聯(lián) |
| 金手指 | 表面鍍金,引腳排列遵循 SFP 行業(yè)標準(共 20 針),確保不同廠商光模塊兼容 |
實現(xiàn)光模塊與設備主板的 “物理連接 + 信號傳輸 + 供電”,鍍金層可減少接觸電阻,提升信號傳輸穩(wěn)定性; ② 安裝時需避免刮擦,否則可能導致接觸不良,出現(xiàn) “光模塊不識別” 問題 |
| 拉環(huán) / 卡扣 | 拉環(huán):塑料材質(常見藍色、黑色),部分帶鎖定卡扣;卡扣:彈性塑料結構,嵌入光模塊側面 |
輔助插拔:拉環(huán)可輕松將光模塊從插槽中拔出,卡扣則能固定光模塊,防止設備震動導致松動; ② 鎖定功能:部分拉環(huán)需先向外拉開解鎖,再插拔,避免誤操作導致光模塊脫落 |
三、分類:3 大維度,精準匹配應用場景
SFP 光模塊的分類維度清晰,不同類別對應不同的傳輸需求,選擇時需結合 “速率、傳輸距離、介質類型” 綜合判斷:
1. 按傳輸速率分:匹配不同帶寬需求
速率決定光模塊的 “數(shù)據(jù)傳輸速度”,常見速率及適用場景如下:
?155M SFP 光模塊:屬于低速光模塊,傳輸速率約 155Mbp/s,主要用于早期 SDH(同步數(shù)字體系)設備、電信接入網(wǎng)的低速數(shù)據(jù)鏈路,目前多在老舊網(wǎng)絡中使用,新建設備已較少選用。
?1.25G SFP 光模塊:應用最廣泛的 “千兆光模塊”,速率 1.25GGbp/s,適配千兆以太網(wǎng)(GbE)標準,可滿足企業(yè)局域網(wǎng)(如辦公室電腦互聯(lián))、數(shù)據(jù)中心內部短距傳輸(如服務器與交換機連接)等場景,性價比極高。
?2.5G SFP 光模塊:“過渡型” 光模塊,速率 2.5Gbp/s,介于千兆與萬兆之間,適合千兆網(wǎng)絡升級(如企業(yè)高清監(jiān)控傳輸、中小數(shù)據(jù)中心帶寬擴容),無需直接部署萬兆設備,降低升級成本。
2. 按中心波長分:決定傳輸距離
波長與傳輸距離直接相關,不同波長的光信號在光纖中衰減不同,具體對應關系如下:
?短距光模塊(850nm):中心波長 850 納米,需搭配多模光纖使用,傳輸距離通常在 550 米以內,適合 “短距離、高帶寬” 場景,如數(shù)據(jù)中心同一機柜內設備互聯(lián)、樓層間交換機連接。
?中距光模塊(1310nm):中心波長 1310 納米,適配單模光纖,傳輸距離 20 -40公里,常用于園區(qū)網(wǎng)(如企業(yè)不同樓宇間互聯(lián))、城域網(wǎng)接入層(如小區(qū)寬帶接入),平衡 “傳輸距離與成本”。
?長距光模塊(1550nm):中心波長 1550 納米,搭配單模光纖,傳輸距離60-120 公里,光信號衰減極小,適合長途干線通信(如跨城市網(wǎng)絡傳輸)、運營商骨干網(wǎng)。
1.按傳輸模式分:適配不同傳輸介質
傳輸模式由 “介質類型” 決定,分為電口、單模、單纖、多模四類:
?電口 SFP 模塊:僅傳輸電信號,采用 RJ45 接口,需搭配 5 類及以上雙絞線,最大傳輸距離 100 米。主要用于 “光設備與電設備的銜接”,例如光交換機連接普通電口路由器、無需額外部署光纖,降低布線成本。
?單模(SM)SFP 光模塊:需搭配單模光纖(纖芯直徑 9 微米,僅允許一種光信號模式傳輸),信號衰減小,支持中長距傳輸,對應 1310nm、1550nm 波長光模塊,適合遠距離場景。
?單纖(BIDI)SFP 光模塊:一根光纖實現(xiàn)雙向傳輸,采用 WDM(波分復用)技術,將 “發(fā)送” 和 “接收” 的光信號分配到不同波長(常見組合:A 端發(fā) 1310nm / 收 1550nm,B 端發(fā) 1550nm / 收 1310nm),讓一根光纖同時傳輸兩個方向的信號。必須 “成對匹配” 使用 —— 若 A 端光模塊為 “1310nm 發(fā) / 1550nm 收”,B 端必須為 “1550nm 發(fā) / 1310nm 收”,否則無法正常通信。適合光纖資源緊張的場景(如園區(qū)網(wǎng)、樓道接入),可減少一半光纖用量。
?多模(MM)SFP 光模塊:搭配多模光纖(纖芯直徑 50 微米或 62.5 微米,允許多種光信號模式傳輸),信號衰減較大,僅支持短距傳輸,對應 850nm 波長光模塊,適合近距離場景。
四、特殊類型:2類功能型光模塊,解決特定需求
除常規(guī)光模塊外,還有2類特殊功能的 SFP 光模塊,針對 “光纖資源節(jié)約、多波長傳輸” 等需求設計:
1. CWDM SFP(粗波分復用光模塊):多波長共享一根光纖
?技術原理:基于 CWDM(粗波分復用)技術,通過 “外接波分復用器”,將 8-18 個不同波長的光信號(SFP 光模塊提供)復合到一根光纖中傳輸,接收端再用復用器分解信號,實現(xiàn) “一根光纖傳多路數(shù)據(jù)”。
?波段規(guī)格:共 18 個標準波段,波長范圍 1270nm-1610nm,相鄰波段間隔 20nm(如 1270nm、1290nm、1310nm...),廠商常用 “顏色標識” 區(qū)分波段(如紅色對應 1550nm,藍色對應 1310nm),方便選型。
?適用場景:適合城域網(wǎng)、企業(yè)骨干網(wǎng),需在一根光纖中傳輸多路千兆信號(如多個樓宇的千兆鏈路匯聚),可大幅節(jié)約光纖資源,降低布線成本。
審核編輯 黃宇
-
封裝
+關注
關注
128文章
9056瀏覽量
147635 -
SFP
+關注
關注
4文章
160瀏覽量
36538 -
光模塊
+關注
關注
82文章
1565瀏覽量
61644
發(fā)布評論請先 登錄

SFP封裝光模塊科普知識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