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穿戴電子設備面臨的關鍵問題是需要同時實現(xiàn)柔性、低功耗以及微弱信號的放大。有機分子由于材料的可設計性和本征柔性,一直是可穿戴電子的有力競爭者。制備高性能、高增益、低功耗的有機晶體管及電路是有機電子領域的難點。
在過去的幾十年里,從材料設計合成到器件和集成電路,有機電子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。目前,OLED已經廣泛應用于商業(yè)化的移動終端顯示。
然而,仍然存在多個挑戰(zhàn)阻礙了有機電子器件的進一步發(fā)展與應用。第一,有機半導體的遷移率普遍低于無機半導體,導致晶體管跨導和開態(tài)電流較低;第二,垂直方向的電荷傳輸和傳統(tǒng)加工工藝引入的較高接觸電阻,使得其難以應用于高頻領域;第三,非理想的器件開關性能,限制了有機器件在電池和無線供電等低功耗場景的應用。 南京大學王欣然教授課題組與香港大學陳國梁教授課題組合作,結合液相法制備的大面積單層有機薄膜、具有負電容效應的鐵電柵介質和無損傷的范德華集成工藝,成功制備了本征增益達5.3×104的有機薄膜晶體管。
在此基礎上制備了反相器和邏輯門等功能性電路,其中反相器的電壓增益在3V工作電壓下達到了1.1×104,是目前報道的最高值。進一步,集成實現(xiàn)了鈕扣電池供電的柔性放大器芯片,可用于人體心電信號的檢測與放大。該芯片可以將人體心電信號放大超過300倍,并保持高保真度,其檢測微弱心電信號(如房顫波)的能力甚至超過當前醫(yī)用的臨床設備。該研究成果于2021年3月26日以“Sub-thermionic, ultra-high-gain organic transistors and circuits”為題發(fā)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。

圖1:基于晶圓尺寸單層有機分子薄膜的亞熱電子晶體管。
與二維層狀原子晶體相似,由于層間和層內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各向異性,許多有機晶體也具有層狀結構。研究團隊通過優(yōu)化溶液剪切法,成功地獲得了晶圓尺寸均勻的單層有機薄膜(圖1a,b)。該工藝與柔性襯底完全兼容,有助于大面積制造柔性有機器件與電路。
研究團隊開發(fā)出了一種無溶劑、低損耗的器件制備工藝,可以簡單地將圖形化的金屬電極轉移到有機薄膜上。與傳統(tǒng)的圖形化和金屬蒸發(fā)工藝不同,該工藝可以保護相對脆弱的有機薄膜免受溶劑、高能金屬顆粒和電子束輻射的影響,實現(xiàn)了高質量的金屬-有機半導體界面和小于60Ωcm的超低接觸電阻。
降低晶體管功耗的關鍵是降低工作電壓,這最終受限于“開”態(tài)和“關”態(tài)之間過渡區(qū)域的陡峭程度,即亞閾值擺幅(SS)。由于玻爾茲曼極限的限制,室溫下常規(guī)晶體管的SS被限制在60mV/dec之上。針對這個問題,研究團隊將鐵電氧化物引入有機晶體管結構中。負電容效應可以突破玻爾茲曼極限,并實現(xiàn)亞熱電子(低于60mV/dec)開關(圖1d,e)。此外,負電容效應理論上可提供無限大的輸出電阻,這是有助于實現(xiàn)超高本征增益(與輸出電阻和跨導成正比)的關鍵參數(shù)。

圖2:超高增益有機放大器。
基于亞熱電子單層有機晶體管,研究團隊還制備了功能性的反相器和邏輯門。在3V工作電壓下,反相器電壓增益超過1.1×104,打破了使用不同材料的類似器件的記錄(圖2)。
圖3:基于低功耗、高增益有機電路的集成式生物傳感。
研究團隊還成功實現(xiàn)了超高增益有機晶體管和放大器的柔性化(圖3a),其性能隨彎曲不發(fā)生顯著退化?;谠摷夹g,研究團隊集成化了1.5V鈕扣電池供電的柔性放大器芯片(圖3b),并成功應用于人體心電、脈搏等微弱信號的放大與檢測。該芯片可以將心電信號放大超過300倍,并保持高保真度,在臨床實驗中檢測出了微弱的房顫波信號,甚至優(yōu)于當前醫(yī)用的臨床設備(圖3e)。在人體脈搏信號的檢測中,該芯片將脈搏信號放大900倍以上,在低電壓下展現(xiàn)了優(yōu)異的模擬信號放大性能。
該研究表明,亞熱電子有機晶體管技術有望應用于電池供電的連續(xù)健康監(jiān)測,未來可以通過集成無線數(shù)據(jù)傳輸,進行云端的實時診斷。南京大學王欣然教授與香港大學陳國梁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。南京大學羅中中博士、香港大學彭博宇博士、南京大學博士生曾俊鵬和于志浩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。此外,該研究還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劉明院士、李泠研究員,清華大學馮雪教授,南京大學施毅教授、潘力佳教授、何道偉副教授,南京大學附屬鼓樓醫(yī)院謝峻主任、史冬泉主任,天津大學黃顯教授,香港城市大學陸洋教授等給予的大量支持和幫助。
原文標題:Nat. Commun.: 單層分子薄膜的超高增益晶體管及電路
文章出處:【微信公眾號:知社學術圈】歡迎添加關注!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責任編輯:haq
-
電路
+關注
關注
173文章
6058瀏覽量
177122 -
OLED
+關注
關注
121文章
6318瀏覽量
231957
原文標題:Nat. Commun.: 單層分子薄膜的超高增益晶體管及電路
文章出處:【微信號:zhishexueshuquan,微信公眾號:知社學術圈】歡迎添加關注!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發(fā)布評論請先 登錄
多值電場型電壓選擇晶體管結構
用于混合組裝的微型光電晶體管光耦合器 skyworksinc
下一代高速芯片晶體管解制造問題解決了!
薄膜晶體管技術架構與主流工藝路線
什么是晶體管?你了解多少?知道怎樣工作的嗎?
愛普生FC1610BN晶體在健康監(jiān)測手環(huán)的應用
多值電場型電壓選擇晶體管結構
晶體管電路設計(下)
氮化鎵晶體管的并聯(lián)設計技術手冊免費下載
IBM與Rapidus在多閾值電壓GAA晶體管技術的新突破
如何測試晶體管的性能 常見晶體管品牌及其優(yōu)勢比較
晶體管故障診斷與維修技巧 晶體管在數(shù)字電路中的作用
晶體管與場效應管的區(qū)別 晶體管的封裝類型及其特點
浮柵晶體管的組成結構以及原理
探索光耦:晶體管光耦——電子設計中的關鍵角色

亞熱電子有機晶體管技術有望應用于電池供電的連續(xù)健康監(jiān)測
評論